三下乡风采|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赴延安开展
“手语传红韵,丹心映初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
以手语架桥传赤脉,用初心作笔绘同心
第三站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视频讲解】
以手语为翼,承革命理想;
用丹心作炬,照文艺征途。
踏入这座镌刻着烽火记忆的艺术殿堂,我们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意义有了更为真切的感悟。回溯抗日战争的漫天硝烟,鲁迅艺术文学院是文艺战士的摇篮,无数青年在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征程上,用笔墨与歌声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力量。如今,我们循着先辈的足迹而来,以手语这一无声却深情的语言,描摹他们在烽火中坚守的信仰,诉说对他们抛洒血汗的无尽感激。
在旧址的展厅内,特教学子的目光掠过泛黄的手稿、老照片等等文物。那一页页饱含激情的艺术创作,字里行间跳动着为国为民的赤诚。我们轻轻抚摸着展柜玻璃,仿佛能触摸到那段用艺术作武器、以笔墨当枪炮的滚烫岁月。
团队里的两位同学在鲁艺旧址中,以手语细致讲解起这座革命艺术殿堂的时代背景,他们指尖交错如纷飞战火,勾勒出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诉说着先辈们以笔墨为枪、用歌声作刃的奋斗历程。每一个手语打法都传递着历史的温度,每一段无声的解说都凝聚着对红色岁月的敬意。
【手语词汇教学视频】
这次参观让我们深刻理解到,真正的艺术从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真诚表达。这份感悟恰与当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无障碍沟通的使命一脉相承——我们以国家通用手语为重要纽带,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教学资源,让手语成为连接红色历史与当代青年的桥梁,让每一个手势都成为对“与人民共命运”初心的生动诠释,让红色血脉在无障碍的真诚沟通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