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培育匠心人才——特教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系列教师培训之《自然的设计》
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始终致力于听力残疾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了听力残疾大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路线,进而以“工匠精神”来弘扬“文化自信”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通过科教融合的方式,为教职工提供多元学习平台,更好服务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致力于文创产品的开发。
近期,特教学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系列教师培训,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到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猛涛先生,培训会由特教学院院长李黎主持,全体教职员工参与。
课程中,王猛涛以故事形式与参培教师分享了自己与非遗文化的不解之缘。他阐述自身创作灵感大量来源于农村,优先选用自然材料,致力于将产品推向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在文创产品创作过程中,他强调内核的重要性,指出文创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贴图,而在于对产业的深度思考。
王猛涛通过对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实例分析,引导教师们思考不同产品的设计理念,探索非遗手艺商品化的路径,研究传统材料工艺美学商品化的可能性,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材料工艺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结合。
特殊教育艺术学院近年来深入研究工艺美术专业和人文手工艺文化,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力度,进一步推动科教融合,引导残疾听障大学生发挥其心理感知敏锐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培养一批能够独立完成艺术创意、创新与实践的复合型匠心人才。
特教学院还将持续推进此类培训,有效推动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力度,继续秉承“工匠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