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新闻动态 >>正文 >>

精准资助基层行 · 家庭走访送温暖

2019/07/10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两会报告也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4.3亿人次受益。”这都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19年7月4日,特艺院扶贫实践队三下乡活动出征正式开始。在去榆林的火车上,特艺院扶贫实践队在印敏娟老师、杨敏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学生资助政策及国家助学政策。

 第一站去了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走访调研,此行向他们介绍了西安美术学院关于高校本专科资助政策和特教艺术学院的情况,让他们充分了解国家政策以及学院的助学支持,圆孩子们的大学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对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马晓琴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她先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失聪,继而为了其他特殊的孩子创办了这个学校,一直在为特殊儿童更好的发展服务,成为了所有人心中最美的“马妈妈”。除此之外,马校长还资助了本院好几位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第二站特艺院扶贫实践队去A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家在黄土高原,四面环山,从横山区到A村需三小时左右,交通特别不方便。

A学生的家里有八口人,四个孩子都在读书,爷爷奶奶在邻屋住,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卖农作物来支撑,收入微薄,不足以支付昂贵的学费和平时的生活费,了解A学生家庭的大致情况后,特艺院扶贫实践队负责老师印敏娟、杨敏在离开之前把慰问金交予A学生父母的手中。

    第三站特艺院扶贫实践队去B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家也在黄土高原,从A村到B村需两小时左右,山路崎岖颠簸,异常难走,车道狭窄,即使紧贴着岩壁行车,但另一边也是万丈深渊,我们终于体会了什么是山路十八弯,房屋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格。

此行特艺院扶贫实践队了解到B学生家庭的收入来源是其父亲上山采摘杏仁并将其晒干,拿到市场上去卖的钱仅仅只够补贴家用,这对学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艺院扶贫实践队负责老师印敏娟、杨敏在离开之前把慰问金交予B学生的手中。

    第四站从B村抵达榆林的第三天一早,特艺院扶贫实践队买了慰问品驱车去C学生家,了解C学生家的大致情况,老家在农村,因自然灾害,发生过泥石流,房子被冲走,现在老家还住着爷爷奶奶,交通不便,异常难走,父母在县城里租了一个房子,在当地打工,收入微薄,不足以支付昂贵的学费,当地政府政策帮扶,我们向C学生母亲详细解读高校本科学生资助政策,使其对国家助学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交流后,特艺院扶贫实践队负责老师印敏娟、杨敏在离开之前向C同学家人发放慰问金,助C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特艺院扶贫实践队对三位学生提出:国家和学校会全力进行帮扶、资助,希望他们抓住机遇,继续努力学习,在参加工作后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同时也请家长放心,学院一定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要自强自立,用才干回报家庭与祖国。

   求学路漫漫,感动于还有执著的心在勇敢的走出大山深处。这里的困难其实不需要多为问,每一处细节都落在我们眼中,房屋墙面的裂痕,坑坑洼洼的地面,想修复房屋却又要考虑孩子来年的学费,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多得是身不由己。有的生活中并没有诗和远方,但感谢总有坚毅的同伴能在最低的尘埃中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特艺院扶贫实践队

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